一個多月前姨媽大S剛病逝日本,喪期未過小S女兒Lily就急不可耐地為日本品牌代言。
還在個人賬號里發文案稱,自己很榮幸成為這個日本品牌的代言人。
從小把姨媽大S當偶像,小小年紀就繼承了她不少的時尚資源。
雖然沒有義務因為大S停掉賺錢的工作,但看到她若無其事的態度不免讓人心寒。
盡管Lily的代言被大部分網友視為「大S的影像再現」,她依舊不能逃避大眾的目光。
在她的廣告中,除了「櫻花特效」,她那與大S相似的經典拍攝角度,幾乎讓人覺得她就是大S的復刻版。
Lily在廣告中的「45度側臉」,那輕輕揮動手臂的動作,幾乎是對大S曾經在《美容大王》中的標志性動作的模仿。
這種復刻明顯帶有「姨侄傳承」的標簽,品牌商也在宣傳中明確強調了她與大S的血緣關系,仿佛這一切都在為了延續大S的「影響力」而精心策劃。
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,在大S去世后,僅僅幾天,Lily就已經能夠成為日本品牌的代言人。
她似乎絲毫沒有被親人的離世打亂節奏,迅速接下了工作,幾乎沒有半點悼念的痕跡。
社交媒體上,她的代言廣告、花絮照、背后的團隊合照迅速占領了輿論的熱搜,而那些有關大S的悲傷情緒,卻在這場營銷秀中逐漸消失。
如果說Lily的代言還算是一場商業操作的延續,那麼小S的快速復工、接下廣告、維持節目熱度,才是從大S去世中獲得最大的實利。
小S向來是娛樂圈中的「綜藝女王」,她的幽默、犀利和話題性早已為她積攢了大量的粉絲基礎。
可惜的是當大S去世后,S家族的商業帝國開始動搖,原本依賴大S背后資源的家族成員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。
小S并沒有因此而停下來,她立刻宣布將停工半年,以表自己對姐姐的悼念,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?
在大S去世后,她仍然繼續接下廣告代言、發布節目花絮,甚至在《小姐不熙娣》中大談自己的生活與情感。
她通過節目和代言的曝光,持續維持著自己的熱度。
小S的這一舉動,無疑是對娛樂圈「生死」游戲的深刻理解。
畢竟在這個圈子里,藝人最害怕的不是丑聞,而是被遺忘。
大S去世的消息一經傳播,媒體、品牌、粉絲紛紛涌向這片「哀傷的商業沃土」。
所有人都在為大S哀悼時,卻忽視了另一面:家族的財富與資源被迅速瓜分。
大S的死,仿佛成了資本市場的一塊「肥肉」,所有的品牌、媒體和經紀公司,都在迅速重組,盡量在最短時間內分配這份遺產。
更令人感到諷刺的是,小S雖然在表面上顯得低調、哀傷,但她的行動卻顯示出另一種更為現實的態度:商機,永遠是最重要的。
娛樂圈沒有永遠的「親情」,只有永遠的市場需求。
無論是為了繼續保持曝光度,還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商業機會,小S都能在大S去世后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品牌方在這一切中的反應同樣耐人尋味,很多品牌撤掉了原本與小S家的合作,迅速與其他藝人建立聯系。
畢竟對于他們而言,明星的價值,永遠和市場掛鉤。
大S作為家族的「支柱」消失后,品牌們迅速做出了撤資決定,不再與家族進行任何合作。這種決絕,幾乎是為了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負面輿論中。
而那些曾經看重小S及其家族的品牌商,卻在短短幾天內做出了與其「割席斷交」的選擇。
一個代言的撤回,背后是對整個娛樂圈規則的深刻反思:沒有永遠的輝煌,只有永遠的市場利益。
品牌商對于明星的依賴,往往取決于明星是否能夠繼續帶動銷售,而非他們的情感和家族背景。
大S的去世,改變了S家族的命運,而小S和Lily的商業操作,卻讓人看到了娛樂圈背后復雜的資本游戲。
無論是親情的變故,還是資本的冷酷,明星家族的故事最終都逃不過市場的殘酷法則。
是通過悼念轉化為商業機會,還是依托親情繼承品牌價值,最終的贏家往往不是那些情感最深的人,而是那些懂得如何最大化利用資本和資源的人。
小S和Lily,或許在短期內是「大S去世后最大的受益者」,但他們是否能真正撐起家族的未來,依然是個未知數。
文/編輯:小陽咩咩咩